重要通知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山东大学校内赛赛题指南

作者: 时间:2024-07-20 点击数:


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共分为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舞蹈专项赛题、开放赛题、聊城赛题六个赛题,校内赛赛题指南如下:

一、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

(一)背景说明

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神话传说中所表现的那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追求光明、锲而不舍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民间故事是一直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对每个时代的文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改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赛题参考

1.跨媒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媒介以口头传说、纸质文献为主,然而,在数字化时代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拥有更多创新的手段来传承和展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巧妙地融合现代技术,可以将这些古代故事转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多样化媒介形式,使其以全新面貌呈现于世。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故事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开辟更加多元和生动的展示途径,使故事跨越时空界限,与现代观众产生新的共鸣。

2.古今对比。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主角的行为价值观却在当今仍然具有广泛影响力,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品格何以能够跨越古今鸿沟,在当代仍然熠熠生辉。通过将古代美德与现代情境的巧妙融合和碰撞,可以更加生动地诠释这些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激发新时代青年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思考和实践,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代生活中去。

3.形象重塑。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呈现出刚强勇毅、乐于助人等人物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以较为脸谱化的样貌积存在华夏儿女的集体记忆中,时代发展让人们愈发欣赏“圆形人物”和多样化的人物性格特征,可以对经典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重塑与拓展。形象重塑的过程不仅包括对原有性格特征的深化,还涉及对角色复杂性、立体性、真实性的完善和补充,这样的角色塑造能够更好反映人性的多维度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从而与当代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二、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背景说明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背景下,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思想,仍然对解决人类需要思考的世界性问题有所裨益。联合国总部有孔子的八个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表明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孔子的价值不仅停留在历史中,更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中的行事习惯和文化心理也具有超越国界与民族的意义,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二)赛题参考

1.文化交流。孔子思想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全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孔子学院也在海外逐渐生根发芽,国外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应当积极推动孔子及儒家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深入交流与融合。通过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共同的价值基础,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多元而丰富的思路和方案。

2.人文关怀。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色彩,如“有教无类”中体现出对于教育平等性的追求,“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中体现的对于尊重和礼节的重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体现的对于开放宽容心态的强调。尽管各国各地的人文环境不同,但对人类尊严的维护、对平等教育的倡导、对尊重与礼节的践行以及对宽容心态的培养,始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3.道德修养。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仁”,即对他人的深切关爱与同情,是促进国际团结与协作的根本。“义”,代表着坚守正义和公正,是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的基石。“礼”,涵盖礼仪、礼节和礼貌,是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桥梁。“智”,意味着智慧与理性,是指导我们明智应对复杂局势的关键。“信”,体现为诚实与信用,是建立国际信任和可靠伙伴关系的前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需要各国人民秉持“仁义礼智信”的美好品德,以文化为契机,以文明为载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秉持开放包容、和平共处的友好态度投入到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中去。

三、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

(一)背景说明

每个人都生活在由时空、事物、他人、自己构成的世界中。世界之大,举凡物质利益、伦理道德、精神自由、个性解放、人际关系、国家社会、国际政治、生态环境等等,无所不包。世界美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尊严、幸福及品格养成,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其关于美善世界的畅想。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于历代典籍、名胜古迹、考古遗存、说书唱戏、舞蹈音乐、非遗手造、家风民俗等等之中,既提供为人处世(包括处理私事、公事乃至国际政治事务等)的范导,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二)项目推荐

1.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中国圣贤与智者理想中的美善世界,它源自《礼记·礼运》中的描述,是一种追求社会公正、和谐与共同繁荣的理想状态。在大同社会中,人们不再有贪婪和争斗,而是彼此关爱、互助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没有战争、贫困和疾病的世界。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尊严地生活。大同社会强调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超越了种族、国界和文化的差异,体现了一种普遍的爱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这一理想要求人们放下偏见和狭隘,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共享的未来世界。

2.天人合一。在中国圣贤与智者的理想世界中,天人合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生活哲学。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人类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万物共融共存。圣贤认为,人应顺应四时之变,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通过农耕文明的智慧,节气的遵循,以及对山水的崇敬,人们能够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宇宙的节奏同步。天人合一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生态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3.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美善世界的重要途径。修身是基础,要求个人通过自我修养,达到道德的高尚和心灵的净化。齐家则是指家庭和睦,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治国是通过明智的治理和法治,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确保社会公正和人民的福祉。平天下则是最终目标,即实现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理念强调从个人到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体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责任和使命。

四、舞蹈专项赛题

(一)背景说明

舞蹈专项赛题的命题紧扣本届大赛“文化中国”“两创”“齐风鲁韵”等总主题关键词,设置两个题目:

1.“传华夏正声,绘时代舞谱”。本题为全国通用题目,希望通过“舞蹈”独特的艺术形式,“传华夏正声”(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时代舞谱”(即立足新时代,用舞蹈语言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一份贡献)。

2.“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本题为服务地方的题目,主要激励参赛院校和团队通过对赛事承办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习,创作和展示一批弘扬“齐风鲁韵”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优秀舞蹈作品。

(二)项目推荐

1.传统舞蹈。传统舞蹈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特色。这些舞蹈通常源于古代的祭祀、庆典、战争和日常生活,通过身体语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舞蹈的服饰华丽、动作优雅,融合了古典美学和民族风情,例如京剧中的武旦舞、扇子舞、水袖舞等,都是传统舞蹈的经典形式。可以合理运用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传承与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现代舞蹈。现代舞蹈更加注重表现个性和创新,它们打破传统舞蹈的界限,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多元文化。现代舞蹈形式多样,可以包含街舞、爵士舞、现代芭蕾等,强调舞者的情感表达和舞台创意。现代舞蹈往往通过独特的编舞、音乐选择和视觉呈现,展现当代社会的主题和年轻一代的活力,适合于展现新时代青年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的时代风貌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山东地方特色舞蹈。山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合了山东地区的民俗和风情,它们通常与地方节日、庆典和习俗紧密相关。山东作为孔子的故乡,其地方舞蹈如胶州秧歌、鲁南花鼓等,不仅展现了山东人民的豪迈与热情,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些舞蹈在动作和节奏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服饰和道具也富含地方符号。山东地方特色舞蹈能够让观众领略到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人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开放赛题

(一)背景说明

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二)项目推荐

1.非遗手作。非遗手作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展现。这些手作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蜡染、珐琅、漆扇等非遗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传递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智慧与情感。非遗手作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通过它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2.文旅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当前文旅市场持续升温,这一趋势充分证明了文旅融合在我国的显著作用和深远影响。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参赛者应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美食文化。美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味各异的菜系,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也为世界饮食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鼓励参与者挖掘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展现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以及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食材的多样性和烹饪手法的创新,力求在保留传统美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健康、环保的理念,让中国的饮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校内赛赛题指南仅作启发性参考)


上一条:山东大学2024-2025学年在...
下一条:关于中国研究生“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