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20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主办,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大学、陕西省西咸新区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校荣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山东大学获颁总决赛优秀组织奖。
在王丽、俞军涛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郑林知、龚艳艳、倪胜、阚诗杰、段勇强同学的作品《风磁电掣》荣获二等奖。团队围绕“新型磁性材料—器件—电机/电源”开展工作,在非晶材料及磁悬浮电机研发、基于粘接磁体的微特电机、流体传动与控制元件和系统的仿真设计,基于新型磁性材料的电磁能动装备的优化设计及仿真、控制等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同时与多家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助力企业产品迭代升级,成功打进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王黎明教授、聂延艳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叶子晗、刘晟杰、杜雨、崔鹏、王申奥同学的作品《油液磨粒多特征智能监测传感器》荣获二等奖。团队探究了能源装备齿轮箱磨损故障机理,提出油液磨损颗粒多特征在线监测方法,开发了一种基于磁性吸附和流动分散原理的光学成像式磨粒在线监测传感器。通过对齿轮箱润滑油中包含磨损状态信息的金属磨损颗粒进行高分辨成像,实时获取磨损颗粒浓度、尺寸、形状、颜色等宏微观特征,实现对齿轮箱磨损状态信息的有效提取。目前在风电机组和盾构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取得获得初步工程应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在刘延俊、薛钢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生王泽锴、宋学宁、白发刚、任平顺、游华强同学的作品《油气探测混合驱动多关节仿生机器鱼》荣获二等奖。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智能装备设计开发,解决了仿生机器鱼的水动力性能优化、水下自主运动控制等难题,相关成果可应用于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新能源装备巡检等领域,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张勤河、刘西华老师指导,研究生周宪政、钱豪杰、汪贞行、陈一淼、周永强同学的作品《双转子耦合式高速铁路风能俘获系统》,由王丽、俞军涛老师指导,研究生吕兆瑞、任国龙、龚艳艳、段勇强、高朝杨同学的作品《基于粘接钕铁硼材料的高效节能降噪电机》,由刘志珍、赵文良老师指导,研究生孙乾方、王锦涛、石卓群、季嘉沂、侯思雨同学的作品《大功率轨道式动态特种运输设备无线供电系统》三项作品荣获大赛三等奖。
大赛以“创新能源装备•人才引领未来”为主题,覆盖了更广泛前沿的能源技术领域,赛道数量扩展至9项,特别设置了产业创新中的“难点”“痛点”企业赛道和命题,精准对接了国家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需求。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96所高校的1939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经严格评审,最终共评选出一等奖44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401项,优秀组织单位奖57个。
决赛期间还特别设置了秦创原商学院秦才学苑大讲堂、“科学与未来”前沿论坛,邀请了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孙金声分享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参赛者提供了宝贵的互动学习交流机会。大赛同期举行了“职”等你来、“装备”未来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秦创原成果转化对接暨总窗口深度游等活动。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山东大学将以研究生高水平学科竞赛为载体,协同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以赛促研、以赛促创、以赛促用,为推动能源科技革命绿色发展做出积极尝试,为增强我国能源装备领域的创新高端人才储备作出生动实践和山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