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高校研究生精准把握赛题内涵、产出高质量文化作品,推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天津地方定制赛道创作落地,近日,天津赛题研学创作调研活动已在天津正式开展。此次活动吸引全国25所高校的24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为天津地方赛题创作夯实实践基础。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由天津师范大学承办,其中天津地方定制赛道聚焦“河海津韵:天津城市文脉的创新表达”主题,面向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征集多元形式作品,涵盖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字创作、绘画摄影、舞蹈音乐、非遗手造等类别。该赛道旨在深度挖掘“河海津韵”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推动天津特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此次研学调研活动正是围绕该赛道赛题需求开展,为参赛师生搭建起“实地感知+创作赋能”的实践平台。
在欢迎仪式上,“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副部长高弟,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慧出席并致辞,强调本次研学要以赛题需求为导向,将天津文化资源与创作实践深度结合,为大赛储备优质作品。欢迎仪式由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青主持。
“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副部长高弟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慧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青
同期,山东大学“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同步开展天津赛题研学创作调研活动。由天津师范大学校友服务与管理中心主任杨琥以《津门教育百年风华》为题作专题讲座,从高等教育的崛起、严谨学风的传承等角度,系统回顾了天津教育自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兼容并包的文化底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博物馆与艺术鉴藏研究中心主任陈晨围绕《博物馆里的“文化中国”》,从地理、历史、人文视角解读天津城市文化脉络,为师生提供创作灵感。
在调研过程中,师生全方位感受天津独特的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在实地走访中积累创作素材、深化对“河海津韵”的认知。师生们共同走进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古文化街、天津港智慧码头及西青区王稳庄镇等地,在探寻海洋内涵、重温抗侮历史、感受民俗风情、见证科技赋能、了解农业生态成果的过程中,深化对“河海津韵”的认知,积累创作素材。从历史遗迹到现代地标,从非遗民俗到科技前沿,每一处走访都是一次文化浸润,每一段见闻都激发深层思考,让天津“河海交汇、中西交融”的城市形象更立体,也为学子探索津派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多元视角。
调研过程中,师生团队始终紧扣赛题方向,围绕天津历史风貌、非遗传承、科技发展等核心元素展开交流,针对创作难点分组研讨,将实地感知转化为创作思路。大家表示,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对“河海津韵”主题的理解,更明确了文化创新的方向,为后续赛题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撑与实践依据。
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秘书处永久落户在山东大学。第二届大赛由天津师范大学承办,其中,天津地方定制赛道以“河海津韵:天津城市文脉的创新表达”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进行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字创作、绘画摄影、舞蹈音乐、非遗手造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挖掘“河海津韵”的丰富内涵,推动天津特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