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第五期讲座顺利举办

作者: 时间:2021-05-17 点击数:


近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第五期活动在中心校区知新楼A1521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山东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葛忠明作了题为“残障的流动性:残障者的形象及其媒体的作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结合腾讯线上会议吸引了一校三地研究生积极参与。

讲座开始,葛忠明教授首先指出“流动性”指观察的对象(如残障者)性质并非固定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在后结构主义的观点中,社会事实是社会过程的结果,是建构的结果,而在现实生活中,媒体会起到建构和塑造的作用,媒体的叙事方式造就了事实,并且媒体会强化受众的某些观念,即存在所谓“积极的受众”。随后,葛忠明教授通过与Louis Battye,Martin Norden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对话,以慈善广告中残障者的形象为例与大家讨论了残障人在媒体及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电影和摄影中的形象呈现问题,即媒体强化了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残障人的扭曲的意义,并合理化了残障人作为一个有缺陷的人所受到的待遇。在文化研究视角中,葛忠明教授引入后结构主义理论,以分类和排斥这一隐性根源、话语和符号暴力这一显性表达,残障者自我认同这一主体建构及制度区隔这一合理化途径讲述了讲述残障者形象的建构机制,他谈到,语言不是中立的,而是有其立场的,一旦我们把某一论述当真理,它便能控制我们。最后,葛忠明教授以发展主义的隐喻阐述了媒体中残障者形象如斯的原因,即残障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其非生来如此,我们认定了这是真理,残障者也因此被冠以了这样的身份和地位,“肉体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应该停下来看一看,对这样的话语进行审视和检讨”。

讲座期间,葛忠明教授与在场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许多疑惑与思考,葛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效果良好。会议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打卡小程序上留下自己的学习感悟。

本次讲座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研究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了研究生理性思维、批判意识,促使大家主动审视、检讨媒体话语,对残障人士实现真正包容,同时启发了大家通过完善社会模型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

(图为部分同学打卡学习心得)

文: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纪君婷

上一条:山大学子在研究生创新联...
下一条:山东大学研究生稷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