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化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佳导学思政团队评选 / 正文

【预选简介】国际教育学院——张艳华

作者: 时间:2019-05-13 点击数:



    【张艳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对外汉语语法专题研究”、“汉语要素教学法” 、“偏误分析”等课程;为博士研究生讲授“第二语言教育”课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张艳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老师自1983年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199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师”;1994年获首届“山东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4年获山东大学第二届“教学能手”称号。主要为外国留学生讲授“精读”、“口语”、“听力”、“读写”等语言必修课程和“现代汉语语法”等选修课程;为本科生讲授“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等课程;为中外硕士研究生讲授“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对外汉语语法专题研究”、汉语语法该说、“汉语要素教学法”、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偏误分析”等课程;为博士研究生讲授“第二语言教育”课程。此外,为海外汉语师资讲授过 “现代汉语概论”、“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汉语词汇教学”、“汉语新词新语”等培训课程。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文学在20世纪的语言选择”(国家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主持)、“基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汉语师资培训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主持)、“蒙古汉语师资培训课程研发”(国家汉办项目,第二位)、“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位)、“中国近现代语言变革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位)、《文明、文化与建构和谐世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独立撰写出版了《新文学发生期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不落的帷幕——经典戏剧的哲学阐释》、《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等学术专著及词典;合作编写出版了《中级汉语新编》、《新阶梯》等对外汉语教材,另外还主编了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对外汉语教学法》。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求是学刊》、《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华文教学与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海外华文教育》、《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散文语言》、《汉语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汉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韩国学生汉语介词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面向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国别化培训方略探析》、《“对X来说”格式的认知难点与习得偏误探析》等学术论文30余篇。《汉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2005年获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汉语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2010年获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散文语言》2010年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年再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工具书《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获1996年度山东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材《中级汉语新编》(合作)2002年获山东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每个人漫长的求学道路上总会遇到许许多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但当我们成为研究生,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导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更是带领我们步入学术研究领域,引导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张艳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导师,她对学术的严谨与执着;对教学的认真与负责;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

热爱教学 严谨治学

张老师从1983年就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最资深的教师之一,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老师常笑言,她见证了国际教育学院一步步地发展和壮大,见证了一批批外国留学生说着流利的汉语学成回国,言谈间饱含着对学院的深情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在老师的课堂上,最常看到的是整个教室坐着满满的学生。老师每学期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并积极地向同学们征求对课程的意见以进一步地完善课程。课堂上,老师总是组织我们进行热烈的讨论,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她常说,首先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老师时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发展和教学科研动向,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参考文献,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能一味盲从于新理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繁重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影响张老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她还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国家汉办、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虽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已近二十余载,但老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并刻苦钻研,因而在这两个领域都有著作问世,成为我们学术上的好榜样。对学生们学业上的要求老师是丝毫不放松的。在研究生刚入学时,老师即要求我们要早早考虑论文写作,她常提醒我们:“两年的时间过得非常快,平时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早为论文做准备。”在论文开题的过程中,老师总是用全部的精力来指导学生,一遍遍地和我们讨论论文的选题和框架。对学生写好的论文,语序不当、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格式不规范等细节都不疏漏。当学生论文写作上遇到困难,老师总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学生一起耐心地讨论、修改。迄今为止,老师已经因指导的三届硕士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山大优秀论文而三次获得“山东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为人师表 爱生如子

课堂上的张老师亲切热情,精力充沛,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解释说明让学生掌握生词和语法,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学生练习和作业中出现的偏误,课下又挨个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张老师让我们看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有工作的热情之外,更要有扎实的学术底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

为人师表者,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以其人格魅力感染众人。在老师工作和生活的很多小细节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人格魅力。记得有一次和老师讨论问题时,旁人送来一张表格需要老师填写。当填到“所任职务”这一栏时,老师说:我没有什么职务,我的职务就是教师。当时听了有些许的感动,老师并非没有职务可填,只是在她看来教师是最基本的工作职务,其他的名利并不重要。一次,接到老师的电话,是询问另外一位同学的电话号码。原来那位同学曾和老师提过对构式语法理论感兴趣,老师找到最新的相关书籍,想要拿给那位同学。看似都是些小事,可老师总是把学生的事儿放在心上。

对待学生,张老师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老师会在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大家聚餐,还特地从家里带来了月饼,饭桌上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学生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同学们准备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面试的过程中,张老师不仅细致地为大家讲解每个面试学校的特点,还根据同学们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为大家顺利通过面试给予了很大帮助。一位外国的研究生至今还记得,她刚来中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是张老师热情地鼓励她努力学好汉语,耐心地询问她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每当遇到什么急事,她总是第一个想到给张老师打电话,“因为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关心我、爱护我。”

每当别人问起:你的导师是谁?我们总是自豪地回答:是张艳华老师。是这样一位导师,用严谨、淡泊的精神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平易却又恒久的关怀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张老师是让我们觉得自豪的导师,我们也希望成为让老师自豪的学生。


上一条:【预选简介】计算机科学...
下一条:【预选简介】公共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