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霄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晶体材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有多篇研究论文被Nature、Nature China和Nature Materials等作为研究亮点进行评论,论文引用超2800次。获中国建材科技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励,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转化。】
郝霄鹏,男,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5年4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9月破格晋升教授,200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兼任Journal of the Chinese Advanced Materials society 编委,Nanoenergy Technologies and Materials 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理事,副秘书长。
在科研上,郝霄鹏教授勇于创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前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学科前沿领域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另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家973项目等研究工作。在包括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 Mater., 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有多篇研究论文被Nature、Nature China和Nature Materials等作为研究亮点进行评论。相关研究获得了2015年中国建材奖基础研究类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励,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GaN单晶生长及加工7项发明专利以独占许可方式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费2000万元。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攻关大平台的申请和建设方案的规划,为山东大学的大平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包括:
代表性成果一:提出了吸附辅助插层制备具有优异分散性、易于转移的二维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利用二维材料作为位错阻断层生长高质量GaN单晶的新思路,显著提高了GaN的晶体质量和LED器件的发光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Nature Materials和Nature China将这一研究成果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分别进行了评述,并获得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Hiroshi Amano教授等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相关专利以2000万元的专利许可费进行了科研成果转化,并被《搜狐网》、《山东大学官网》等媒体报道。
代表性成果二: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核壳结构,利用核壳结构界面形成的“过渡金属氮氧层(FeON、CoON、NiON和VON)”,有效缓解了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导致结构坍塌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能。该项成果提出了一种简单、普适且高效的新策略以提升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为制备其他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促进该类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0余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dv. Mater., J. Mater. Chem. A, Smal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Electrochimica Acta, Chem.-Eur. J., ACS Appl. Energy Mater.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相关成果被《纳米能源》、《新材料》以及《山东大学官网》等网站专题报道,并受到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Zhenqiang Ma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等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代表性成果三:根据晶相工程、能带工程等理论设计并制备高性能催化材料,解决了硫化镉光腐蚀等问题,对研究电极材料在光电催化过程中的光电耦合、电子传输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推动了新型能源和光催化领域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以20多篇论文形式发表在Nano Energy,Adv. Func. Mater.,Appl. Catal. B-Environ.,J. Mater. Chem. A,Nanoscales,ChemSusChem,J. Phys. Chem. C,CrystEngComm,New J. Chem.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在研究生培养中,郝教授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效果突出。在提高科研能力、形成科研习惯和交流沟通等方面指导研究生全面成长,在近13年的导师生涯中,培养了30名研究生,所指导的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郝老师善于发现每一位研究生的特点与长处,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学生成长成才甘为人梯。指导的研究生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博士6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 (博士2人)、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奖(博士6人),山东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等奖励与荣誉。
郝霄鹏教授在研究生培养中,不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特别是对团结协作能力尤为重视。经常主动找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们的职业规划以及现阶段的生活状况,在精神和经济上都给予了学生莫大的帮助,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逢年节郝教授都会请课题组同学参加聚餐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下相互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郝老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还经常鼓励同学生们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每年都会带领课题组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在活动中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课题组内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学术和生活氛围。
在学生毕业找工作时,郝教授亲自为学生推荐工作,目前他的毕业生在多个行业内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其中大多在高校或研究所任教任职,包括山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很多毕业生已经被评为教授、副教授,且多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部分毕业生在政府部门或者大型企业工作,比如德州市经贸委,华为集团,上市公司新特能源有限公司等。
此外,郝教授还重视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除了定期组会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近期本领域国际前沿动态之外,还结合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的优势,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在国际会议上做英文口头报告、墙报。通过与国际知名科学家接触交流,聆听专家教诲,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国际视野,已经毕业的部分研究生获得了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等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造的机会。
郝霄鹏教授作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所长,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学生亦师亦友,在生活和科研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放在首位,深得学生的尊重和同事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