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院 / 正文

法学院承办2020年第8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来源:法学院 作者:扈梦真 时间:2020-05-20 点击数:


519日晚,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法学院承办的20208期(总第700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法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传良带来了主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海洋法造法”的学术报告,讲坛由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关帅聪主持,法学院副教授向力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与此次讲座。

王传良博士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介绍了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的“四个共同”,即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共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共同建立海洋纠纷和平解决机制。王传良博士进一步介绍了“BBNJ国际协定”的谈判进程,指出这是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国际海洋法造法。其中,海洋遗传资源包括惠益分享、划区管理工具包括海洋保护区等措施、环境影响评估、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是“BBNJ国际协定”谈判的四项核心议题。随后,王传良博士将视角从国际转向国内,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考量因素,分析了我国的国际海洋法造法角色认知,指出我国应当成为海洋权益冲突的协调者、全球海洋治理进程的推动者、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完善者。接着,王传良博士又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为例,从国际海洋法的内在价值、外在规则以及具体制度设计等角度分析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海洋法造法的影响。

点评环节中,向力老师指出,本次讲座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即海洋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海洋法造法,并提出了对于本主题的三个关注点,即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别与联系、海洋命运共同体如何影响国际海洋法造法以及除了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的其他领域能否影响国际海洋法造法。向力老师提到,应当思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NGO、学者对于共同身份认同机制的促进,并介绍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分析工具。他还建议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术研究中侧重描述与解释。

互动环节中,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国内法是否会作出相应改变等问题,王传良博士认为,目前我国可通过立新法、改旧法的方式作出国内法律应对,在设置有关BBNJ国内法律制度的同时,还要与国内现行海洋法律进行恰当的立法分工和衔接。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诸如如何看待我国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国际社会是否存在其他的海洋治理理念等问题也一一作出了回应。

 

王传良,山东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海洋法、国际环境法。在Marine Policy Resources Policy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国际法研究》等SSCISCI国际期刊及国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研究》( 19VHQ009)

 

 

上一条:法学院举办“百廿山大,...
下一条:法学院举办第5期“海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