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院 / 正文

文学院杜泽逊教授谈经书文本演变及校勘问题

作者:ygb 时间:2019-03-12 点击数:


    3月8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在知新楼A座620室作了题为“经书文本演变及校勘问题——以《周易注疏》为例”的精彩讲座,这是文学院在新学期举办的第一场“新杏坛”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李剑锋教授主持,相关领域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杜泽逊以《周易注疏》中的两个问题为例,为我们解读了经书文本的演变及校勘问题。首先,杜泽逊展示了《周易正义》从单疏本到八行本到十行本到武英殿本格式及文本的变化。他指出,孔颖达《周易正义》比较原始的面貌是单疏本,没有经文与注文。单疏本的经与疏部分跨度较大,但是存在内部的分段情况,其标志是起讫语。宋刻八行本《周易注疏》在合并经注本、单疏本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持了二者的原貌,是经注疏合刻本中比较精善的一种版本,但是删去了经疏开头的起讫语。元刊十行本《周易兼义》是今天公认通行本阮元本《十三经注疏》的底本,相比八行本产生了六个大的变化,包括改变经疏起讫语,删去经疏开头提示语等,与经注本、单疏本面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杜泽逊认为,武英殿本以万历北监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宋元旧本,文字讹误有所減少,并增加了考证,为经、注、疏、释文全部施加标点断句,是较好的版本。但是,保留了从十行本到北监本系统的部分非古本因素,添加了旧本不存在的若干因素,删去了全部起讫语,形成了独特的殿本面貌。
    通过对《周易正义》从单疏本到八行本到十行本到武英殿本格式及文本变化进行梳理,杜泽逊表示,从十行本到武英殿本,对合刻的经注疏本内部结构都有较为明显的调整,甚至增加、减少或改变了孔颖达单疏本原有的成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自觉照顾了单疏本原有的分节、分小段格局。如果单疏本、八行本亡佚了,通过十行本系统,还可以大体寻绎孔颖达单疏本分节、分小段的基本格局。接着,杜泽逊又通过对《周易正义》不同版本中的文字分歧,即从“它”到“他”的变迁的举证,说明了只有广泛搜集经典旧本进行校勘,才能清晰地认识经书文本古今变迁,正确使用历史上的各种版本,整理出较为完善的新的通行本,使今天的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经典的文义。
    最后,李剑锋对杜泽逊的精彩发言做了总结。他表示,杜泽逊勤恳的学术态度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新学期第一次“新杏坛”学术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杜泽逊,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评为山东大学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当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12年8月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上一条:文学院杜泽逊教授谈经书...
下一条:姜宝昌教授做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