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星教授做客文学院“新杏坛”
作者:ygb
时间:2018-11-07 点击数:
11月2日下午3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星先生做客文学院“新杏坛”,在知新楼A座620室作了题为“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王平教授主持,古代文学研究所廖群教授、大学语文研究室孙丽华副教授出席讲座,文学院相关领域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王平教授代表全院师生对张国星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张国星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着重强调了其关于“文学研究注重人性”的观点。
讲座伊始,张国星先生从对“人”的认识展开,强调“文学的本体是人”,又由“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空间中”的观点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中国文学研究再思考”。张国星先生指出,特定的空间地域与在其影响下形成的特定文化始终处于一个运动的循环过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空间地域决定不同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不同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衍生出不同的思维与联想方式,不同的思维与联想方式产生不同的演说方式、审美取向与艺术体裁,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术、宗教与文化,而形成后的学术、宗教与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基于以上叙述,张国星先生提出了“地域文化性格”这一概念。所谓“地域文化性格”是指一地全部的自然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结合以后形成的地方文化性格。这种“地域文化性格”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必然会获得的。同一地域的作家,无论是否拥有相同的创作主张,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文化品格与审美情调一定会因为受到“地域文化性格”的影响而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即“一方水土”产生“一方之文”。接着,张国星先生将话题引回中国文学史研究。他认为过去的中国文学史引进的是西方文学史的研究模式,只有时间概念而没有空间概念,没有从历史文化空间中去认识与把握问题。他呼吁文学研究者要打开空间视角看问题,把中国的文学研究带回中国历史的深处,如此方能获得广阔的研究空间。
讲座的最后,王平教授对张国星先生的发言做了精彩的总结,他积极鼓励现场的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文学与历史、地域相结合,将学到的文学史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有“学”亦有“识”。
杏坛名帖:
张国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学科评议专家。
上一条:王兆胜教授做客文学院“...
下一条:黄霖教授做客文学院新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