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7点,原《收获》杂志资深编辑、新锐作家走走老师做客文学院“锐讲座”,在文学生活馆作了题为“数字人文看文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马兵教授主持,相关专业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开始前,马兵对走走在小说领域的成绩做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对她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走走谈及自己由编辑到数字人文领域创业者的职业转向是受到冯内古特感情曲线理论的影响,并开发出了“一叶故事荟”。随后,她向大家展示了六种主要的故事曲线,并结合当下流行影视作品进行对照分析。紧接着,走走通过分析莫言的《蛙》和张炜的《你在高原》两部作品,为大家深入讲解了该软件的工作机制:在对海量文献进行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不同的题材特点,提取诸如场景词、人物词、地点词或人设等关键信息以及人物时间、空间等组合关系,与数据库运算得出的情绪线进行比照,最后生成可量化的曲线表,基于此表我们可以明晰地观察到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叙事情感的变化。走走认为此算法作用于文学领域,可以为研究作家叙事视角、用语变化、写作模式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在第二部分,走走讲解了“一叶故事荟”在其他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对《收获》四十年收录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后,走走称该软件能以作家地域分布、地理位置变化、主题词和作品比例变化等不同的关键词为切入点,在提供不同的视角之余,随着所关注的高频词的切换,也会对研究者产生新的启发。当以主题词为切入点时,仙侠、武侠类小说和玄幻、魔幻类小说的类型差别微乎其微,但当高频词为地点词时便可现端倪。该算法同样应用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提取出的场景高频词和地理高频词也可以帮助人文工作者捕捉到文本当中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在非文学领域,“一叶故事荟”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商业领域,江小白成功的营销文案是建立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高频词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心理学领域,该算法在缓和口述者受到二次创伤和疏导心理疾病患者消极情绪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最后,走走以马兵的论文为模版为大家进行演示,并对文章的知识谱系作了简要分析。
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问,走走对不同专业的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马兵再次对走走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