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7点,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黄发有教授做客“新杏坛”,在知新楼A706室作了题为“文学细节的魅力”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文学院丛新强教授主持,以腾讯会议为媒介进行互联网实时直播,校内外200余人共同参与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丛新强对黄发有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对在疫情期间支持并参与“新杏坛”的广大听众表示感谢和欢迎。
讲座分为文本细读的传统、细节的美学意义、经典的文学细节以及细节的结构功能四个部分。首先,黄发有对古今中外都存在的文本细读的传统,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金圣叹、李健吾、瑞恰慈等人为例,指出其批评细致但不琐碎的特点,提倡从小处入手,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讲座的第二部分,黄发有以《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为例,认为细节是文学的细胞,让文学变得生动、丰富、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意义。黄发有提到,细节使得文本具有独特的辨识度,但是目前不少作品中出现的雷同性、模式化的细节描写,对于文学研究意义不大。
接下来,黄发有带领同学们赏读了文学作品中几个具有经典意义的文学细节。他以《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濒死却因惦记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情节为例,称这一细节虽然简明,却把严监生吝啬的特性描摹入骨。接着,他又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百年孤独》中人们跟隐忘症进行斗争的文字部分,提出这样的细节描写实际上蕴含着马尔克斯沉痛的隐喻。作者因为受到家族性健忘症的困扰,一直生活在焦虑之中,而这些细腻甚至琐碎的细节笔墨,正将其“钝刀割肉”般的疼痛感写得跃然纸上。由此可见,经典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家某些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在“细节的结构功能”部分,黄发有以《哺乳期的女人》中旺旺咬惠嫂右乳这一事件的细节描写为例,认为这些小处的笔墨反映了人物性格及其变化,像剥玉米一样,一点一点地向读者展示了留守儿童对于母爱的渴望以及惠嫂的人性之美,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不难看出,细节的魅力不局限于局部,有时甚至具有推动整体发展的作用。
讲座的最后部分,黄发有强调,能够对细节进行精准敏锐的解读,是中文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他提到李健吾对于《边城》的解读十分经典,指出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值得大家仔细研读。除此之外,《活着》中福贵儿子被抽血的部分、《金锁记》中对于月亮的描写等,都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最后,丛新强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黄发有给大家留出了充裕的提问时间,在提问环节,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有序提问,所提问题角度新颖,引人深思。黄发有耐心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同学们纷纷留言感谢黄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