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晚19点,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主办的研究生特色学术活动品牌,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14期(总531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106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博士王爽作主题为“互联网与文化生产变革”的报告,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副教授韩英作为点评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王爽博士首先回顾了自己在山东大学十余年的求学经历,称韩英老师为“启蒙老师”,并引出自己选择互联网作为文化产业研究切入点的原因,她认为互联网改变了文化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对其形式和内容的生产变革尤其显著,因此她也选择了此次讲座的主题作为博士毕业论文选题。随后王爽博士梳理了传统文化生产的历史沿革,认为从私有制到自媒体时代,文化生产发生了从精神到物质、从大众到分众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不同受众的文化内容需求得到了满足。
随后,在总结网络文化生产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之上,王爽博士对传统文化生产与网络文化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她强调网络文化生产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与连接性,其过程的偶发性较为明显。在此,王爽博士以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为例,认为网络时代下的文化推广需要运用到话题制作、情愫煽动等方式。在网络文化内容生产模式方面,王爽博士将文化企业的内容生产分为三部分:用信息生产信息,如搜索引擎;大数据下的定制性文化内容生产,如《纸牌屋》;交互式文化内容生产,如《甄嬛传》。她特别提到当下很多电视剧采用边拍边播的方式,正是利用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交互传递,实现了自媒体环境下全民DIY内容生产;各个视频网站加紧布局自制内容,也是希望尽快完成从内容传播者到生产者的转变,这对把握未来文化内容主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韩英老师在最后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点评,首先肯定了“海右”博士论坛的重要价值,其次评价此次论坛“选题高大上,内容接地气”,最后表达了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青年学子殷切期盼,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王爽,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专门史方向博士,师从王育济教授进行“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