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正文

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对话•成长”青年会客厅学术讲座

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魏文贵 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营造学院浓厚学术交流氛围,助力学院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2025年3月27日晚,由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主办的“对话•成长”青年会客厅学术讲座在化学老楼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邢鹏遥教授作题为《超分子手性组装和折叠》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邢教授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为切入点引出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和概念,指出,弱的非共价键是生物分子结构的形成、稳定性和功能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超分子手性组装和折叠研究的正是弱键调控的手性折叠和组装。

随后,邢教授以团队的科研成果为例,从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力、基于π-hole,σ-hole的多组分手性共组装、基于轴手性的折叠结构、其他类型的手性折叠结构、超分子倾斜手性的产生和性质和手性拓扑化学体系六个方面,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阐释了如何实现多组分协同手性自组装并揭示了作用机制,揭露了弱相互作用力在调控手性超分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上的关键角色。讲座过程中,邢教授结合其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该领域前沿进展,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超分子化学这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不仅深化了对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和手性传递机制的理解,也为构筑动态手性组装材料开辟了新路径。

讲座结束后,邢教授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与互动交流,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手性共组装机制和手性拓扑化学体系等问题耐心解答,并与大家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此次“对话•成长”青年会客厅学术讲座对多组分手性共组装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了大家对超分子手性组装和折叠领域的研究兴趣,为同学们接触化学前沿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学院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讲座嘉宾:邢鹏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杰出中青年学者。2016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后。围绕多层次手性超分子组装的构筑以及对结构—功能关系的阐述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分别入选J. Mater. Chem. C和Chem. Eur. J. 新锐科学家(2022)。入选ACS期刊JACS Au青年编委、国产高水平期刊Chin. Chem. Lett. 青年编委、RSC旗舰期刊Chemical Science创刊15周年“引领科学家”。


审阅人:徐慧敏

责任编辑:徐黎明 陈俊琛

上一条: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415...
下一条: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