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正文

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化时代”研究生学术讲坛

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者:文/王伟硕 图/王伟硕 时间:2025-11-11 点击数:


为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激发科研创新活力,2025年11月8日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时代”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化学老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特邀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李培洲教授作题为《丰富多彩的多孔材料:从设计合成到应用开发》的学术报告,学院近百名研究生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李教授从常见的多孔材料切入,结合空心砖、海绵等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核心特性,强调高比表面积对提升吸附、催化性能的关键作用,并以TS-1分子筛为例,讲述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工业规模化应用的发展历程,突出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价值。随后,李教授将焦点转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这一研究热点,系统回顾其发展脉络——从1989年相关概念的提出,到后续研究者的系列探索,深入剖析MOFs的设计原理与合成要点,指出金属节点、配体类型及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的显著影响。同时,李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从MOFs研究向COFs领域拓展的过程,并介绍材料修饰、功能化改进的具体方法,还围绕多孔材料的应用场景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其在气体吸附分离、催化反应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并结合行业现状,对当前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展开讨论。整场讲座系统呈现了多孔材料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研究思路,使学生们对多孔材料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此次“化时代”研究生学术讲坛围绕多孔材料的发展历程、合成设计及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点燃在场师生对该领域的研究热情,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接触科学前沿的优质平台,对推动学院在多孔材料领域的科研创新、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嘉宾:李培洲,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关西中心),获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资助。博士毕业后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参与多项新加坡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2017年11月入职山东大学,并获得“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称号。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能源、环境及医药领域的应用。迄今为止,已经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Coord. Chem. Rev.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h-index已达49。

责任编辑:徐黎明 刘希哲


下一条: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