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94期(总第108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邵逸夫科学馆第五会议室和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同时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翁茜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何浩然教授应邀分别做了题为“‘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Evidence of Directed Search from a Field Experiment”和“Intergroup Contact and Trust: Experimental Evidence”的主题报告。经济研究院姜树广教授担任主持人,学院相关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校外同行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关于就业市场雇佣者与受雇者间的匹配关系,理论界存在随机搜寻模型和定向搜寻模型两种理论。前者认为雇员和雇主在就业市场随机相遇,后者则强调两方中至少有一方存在定向寻找动机和行动,因此工资等供给要素对就业市场的最终配置会造成显著影响。翁茜副教授及其合作者通过田野实验探讨了工资待遇对工作申请的影响。通过对大量真实求职样本的随机分组和雇主真实的求职需要,研究巧妙依托大型招聘网站平台完成了目标被试锁定、邮件发放与数据收集。实验在招聘广告中随机改变了低、中、高三档工资待遇以探讨不同水平的工资供给对工作申请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工资待遇总体上提高了申请率,这与定向搜寻模型一致。此外,更高的工资待遇提高了求职者的申请率;在最低工资较高的求职者中,申请率的增长更为强劲,结论在控制历史工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等变量后仍显著成立。整体上,研究证据支持定向搜寻模型,即高工资供给会显著提升申请数量与质量。
“群际信任”是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对于解决种族冲突、文化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何浩然教授及其合作者以中学生为被试开展实验以研究群体间接触对信任的影响。随机分组后,研究通过地位和目标的不同划分了不同实验局,学生通过“七巧板拼图”任务协作等多种形式完成组间接触并回答经典信任博弈问题。实验表明,平等地位和共同目标是群体间接触提高信任的重要条件,但属于多数群体和少数群体被试对群体间接触的反应并不相同。具体而言,少数群体被试在平等地位和共同目标、不平等地位和共同目标、不平等地位和无共同目标三种情况均会对提升他们对所接触的多数群体被试的信任水平,但这种影响对男性更为显著且仅有平等地位和共同目标的接触才能进一步提升少数群体被试对未参与接触的多数群体中陌生人的信任。然而对于多数群体被试来说,任何接触条件下的群体间接触都不会影响他们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了Allport(1954)提出的群体间接触乐观条件的“接触假说”。
会后,参会师生就招聘数据获取与清洗和对工作经验和工作性质的异质性分析等下一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与翁茜副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线上线下参会师生就实验任务难度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及实验实施细节合理性等具体问题与何浩然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