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儒学高等研究院 / 正文

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第68期(总第1405期)稷下风讲坛

作者:文|李晓宁 图|杨丹 时间:2024-12-09 点击数:


小雪初过大雪晨,微云微风叶落尘。格姬作簋护子嗣,对扬尹恩有心人。2024年12月6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第68期(总第1405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知新楼A座1905会议室成功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淑一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出土文献研究的方法和视野——以新出霸姬簋为例》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先秦两汉出土易类文献汇纂通考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系列讲座第七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刘光胜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伊始,张淑一教授首先介绍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时代墓地出土的霸姬诸器之一的霸姬铜簋铭文,并对学界霸姬簋铭文的现有观点和分歧进行了讨论。张教授围绕对“格姬”二字下两条短横符号的类属、“伐用章(璋)鬼(瑰)告姬氏”的断读与理解、铭文本身双重引言的问题、“作君”为诸侯国君还是宗族之君、铭文内容的主要意图等方面,分析、归纳了整段铭文大意:即尹氏派人告知格姬(也作霸姬)“她之前诉告晋人伸干预自己的嫡子立为宗君”的事情有了着落,尹氏已经查阅先王典章并警告了晋人伸,几位卿大夫甚至周王也站在格姬立场,让其不要忧心。格姬由此感激,作簋以纪念此事。

36A64

接着,张教授从自己解读霸姬簋铭文的引证和推导过程,上升到出土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视野,分享了三点从事解读出土文献研究的思考。其一,出土文献往往带有孤立、残断、碎片的性质,故解读出土文献,需要熟悉传世文献作为解释背景;其二,出土文献之间可以通过互见达成较为统一的案例素材和参照;其三,要具备符合常识的解读视野,按照生活常情和历史逻辑有理有据地推导。

最后,张淑一教授着重补充了“随意对应的方法”现象。故宫博物院藏西周中期晋姬簋(《集成》3952),铭文作“格伯作晋姬器”,有学者言“此格伯即大河口M1017之霸伯,其与晋姬为婚,则晋姬即霸姬”。张教授认为这种对应得出的结论缺乏有力的证据,其对应虽情有可原,但其求证仍需慎重。

2DA065

在讲座提问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出土文献的方法视野、指示符号的“约定标准”、霸仲的身份与立后、西周婚姻与政治干预等问题提出疑问,张淑一教授皆予以耐心细致地解答。大家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张淑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出版专著《先秦姓氏制度考索》,译著《海外夷志--古史异观二集》等。发表论文《先秦妇女与娘家关系探论》《出土文献研究中的“默证”问题》《楚竹书<吴命>与周人“大姬”饰辞》等60余篇(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国楚简姓氏人名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先秦婚姻家庭研究”等课题。

责任编辑:徐黎明 邵蕴琪


下一条: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第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