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哲社学院承办的第39期(总51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下半场在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408举行。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马克·塞尔登(Mark Seldn)做客此次论坛,并做了主题为“中国变化与全球复兴:政治经济与地缘政治”。本次论坛由哲社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马克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状况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第一个阶段是1970-1989年,呈现出城乡之间相对平衡的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同时,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城镇企业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城乡经济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国由集体经济转向家庭所有制经济;开始了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并且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减。马克指出,中国经济状况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2002年。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经济转向了依赖于全球资本增长的出口导向型的发展,并为成为全球性的制造业国家而努力;很多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这使得很多城乡企业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向私有制企业方向发展;同时这个阶段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开始停止,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人们开始从低收入地区向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的地区迁移。第三个阶段是2002-2015年,中国成为了亚洲和南半球的重要出口枢纽。基于前三阶段的划分,马克教授与同学们就中国超高速增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中国东部和南海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马克教授总结了此次讲座的内容,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格局是同时被社会阶层和地域矛盾所塑造的,这包括劳动和资本、城市和乡村,这些都会导致中国在民主化、区域化和全球化方面的发展构想,超越了国家自身的实力。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都积极提出问题进行探讨,马克教授认真细致地做了解答。本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嘉宾介绍:
马克·塞尔登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研究专家,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研究。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其著作《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等已被译为中文,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