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三点,哲社学院第二十二期朱雀专家讲座在知行楼1521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由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治学副主任景天魁教授做题为《中国社会学源流辩》的学术报告。整场报告紧紧围绕“中西方社会学关系及平等对话”的核心主旨展开,景教授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更是发人深省,赢得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与高度认可。
景天魁的学术报告分为三小主题:中国历史上有无社会学,中西社会学“源”与“流”的梳理比较,中西方社会学如何汇通。伊始,景教授亲切的问候之余,随即抛出“社会学是在哪年建立的”问题,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为“中国社会学史”正名的征程正式开启。
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社会学”的疑问,景教授从三个角度逐一辨析。在“学”的时间界限上,战国时代荀子开创的“群学”显然早于西方的孔德和斯宾塞;在“学”的用法和学科化问题上,景教授分别从社会学的形式与内容、专业化和综合化四个维度展开;在“学”的起源条件上,景教授引用孔子“弟子三千而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墨子“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等事实,佐证中国社会学起源的学科土壤之肥沃。关于中西社会学“源”与“流”的梳理比较,景教授强调“源”与“流”之间的内涵差异,对于二者本土化意涵的厘清有助于搭建起与西方社会学的平等沟通的桥梁。其意义更在于将社会学置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以中国逻辑研究中国社会。最后,就中西方社会学如何汇通的问题,景教授建议,“不同的源,不同的流,就有不同的逻辑”,中西方社会学唯有通过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取长补短、融合创新,才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可实现中国社会学之崛起。
报告会的最后,景教授不仅为中国社会学再次正本溯源,更向与会师生提出一个重要的议题:中国的社会实践对中国社会学的丰富、发展有何作用与影响?景教授希望青年师生可以谨慎思考中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本场报告会则在景教授的殷切期望中顺利结束!
主讲人简介: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治学部副主任。1995年-2006年先后担任社会学所副所长、所长,1996年评委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年人中国社会学副会长,2001-2005年人国家社会学会(IIS)副会长。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理论、社会福利学、时空社会学。出版《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