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哲社学院第45期朱雀专家讲座在中心校区知新楼1521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作了题为“信仰三题:概念、历史和现实”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傅永军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本次讲座吸引了一百多名研究生参加,现场气氛热烈。讲座伊始,傅永军教授对邓晓芒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对邓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下来,邓晓芒教授开始他的讲座,从概念、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论述了信仰一题。
首先,邓晓芒论述了信仰的概念。他从“信”一词的解释开始,对比了中国文化对“信”字解释的多样性和西方对“信”字解释的单调性,决定从汉字的字义上对与“信”有关的近义词进行考察。他将这些近义词分为三个层次,即相信、信念、信仰。他提出从日常的相信到世俗的坚持的信念再到彼岸的信仰是一个等级阶梯,是一个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接下来,邓晓芒讲述了信仰的历史形态。他谈到,真正的信仰是从包含大量世俗功利成分的宗教学说里面的逐步发展而来的。邓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有真正的信仰元素的,而西方信仰发展的进路与我们是大不相同的,从古希腊神话经过希腊哲学到一神教再到基督教,是一个信仰从萌芽到混杂再到纯粹的过程。
最后,邓晓芒阐述了在现实中怎样看待信仰的问题。他提到,中国大陆的现实问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那么需要思考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信仰还是信念?邓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相比缺少信仰元素,而当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时候,严格说来就是从傅里叶等人的信仰变成了马恩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成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邓教授认为如果马克思主义要成为一种不被现实动摇的信仰,那么成为一种单纯的社会批判理论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讲座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提问时间,在座的学生争相提问,邓教授逐一耐心解答。本次朱雀专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邓晓芒,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独树一帜。代表性著作有《思辨的张力》、《文学与文化三论》、《新批判主义》、《实践唯物论新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