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渠敬东于知新楼A1521做客哲社学院,以“立轴与卷轴:山水画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为主题与哲社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在国画艺术上的独到见解以及自己通过观中国画而产生的人生感悟与哲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担任讲座主持人,并与渠敬东教授进行了学术与艺术上的探讨。
首先,渠教授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做了精简的介绍,指出中国山水画于魏晋时期开始盛行,主要供皇家及士大夫阶层鉴借之用,是皇家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之后官僚文人阶层的发展,以及当时玄学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山水画逐渐展现了创作者对自身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渠敬东教授认为应该“观”中国画而不是“看”中国画,“观”一字更能体现经由内心体会出的玄妙与美感。
之后,渠教授就山水画的立轴与卷轴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分别介绍了立轴与卷轴的特点。立轴山水画平时便展开保存,悬挂于墙壁之上供人们欣赏,所以更注重画的整体性与空间性。渠教授认为优秀的立轴山水画大致有三个特点:高远、深远、平远。高远让人体会的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仿佛置于天穹之下的苍茫之感;深远让人感受的是重山复水、千山万水的层次感与纵深感;而平远则让人体会到了横向伸展,环绕四周、置身其中的真切之感。而卷轴山水画则更注重画的完整性与时间性。观看卷轴画时,观看者一手将画打开,一手收画,一边打开一边收,看到的只能是画的一部分,就像看“连环画”一样,所以卷轴山水画更注重画的故事性与时间性,比立轴山水画更加内在化与精神化。
讲座结束后,渠教授回答了老师与同学提出的问题。刘杰院长进行总结,鼓励全院师生在努力研究自己专业学术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广泛涉猎,交汇共通,增强自己的内在修养与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