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院 / 正文

文学院举办首场“问学津梁·撷英荟”朋辈 学术圆桌对谈活动

来源:文学院 作者:文/马艺荣 孙雅欣 图/解纯洁 时间:2025-11-04 点击数:


10月28日晚,首场“问学津梁·撷英荟”朋辈学术圆桌对谈活动于知新楼A606开展。本次活动由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学术部承办,聚焦研究生阶段学术素养提升、科研规划与心态调节等核心议题,邀请王晴、石亦奇、朱禹同三位研究生代表分享经验。活动由学术部干事岳婉婷主持。

活动伊始,主持人岳婉婷指出,研究生阶段是知识深化与人格成长并行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课业与科研中找准节奏、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是全体研究生面临的共同课题。首场“问学津梁·撷英荟”活动聚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大专业方向展开分享。

首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王晴主要针对本专业科研项目参与等话题展开分享。她表示,文学院每年上半年开展研究生科研立项工作,学生可选择“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或“自主感兴趣方向”两类选题,建议优先选择前者,实现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的高效衔接。同时,王晴提醒同学们要打好学术“基本功”,着力培养问题意识和学术规范意识。

随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石亦奇补充了研究方法方面的细节。他以吴语方言声学研究为例,介绍了“音频采集-波形处理-数据分析-建模绘图”的完整流程,提到合理使用AI工具可辅助生成绘图代码,同时需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等条件选择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法。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朱禹同以“在地找壶与‘连续’升温”为主题展开经验分享。她指出,研究生阶段需转变学习模式,从“碎片化拼接”向“在地化、个性化研究”过渡。在论文写作方面,她强调选题需注重与研究对象建立系统链接,进行客观评价,并考虑文章体量能否支撑整体性研究,进而有纵横切面地深入其中。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学习任务安排、学术研究方法、论文图表优化等问题向嘉宾请教,嘉宾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活动为不同专业研究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在场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构建“传帮带”朋辈学术支持体系,助力文学院研究生夯实学术基础、明确科研方向,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徐黎明 刘希哲


下一条:文学院在山东大学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