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9日晚,由文学院研究生会策划组织的“纸鸢传文韵,劳动砺匠心”非遗风筝制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知新楼A606开展。活动由综合服务部苗玉晶主持,并邀请“鸢舞新篇”潍坊风筝非遗创意团队成员徐荟莹、袁萍、王君仪现场指导。

活动伊始,“鸢舞新篇”团队开展风筝文化主题宣讲。袁萍从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工艺流程、传承保护四个维度,系统解读了潍坊风筝的文化内涵。在工艺讲解环节,她特别强调了“扎、糊、绘、放”四大核心技艺,为后续的动手实践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团队呼吁大家关注非遗传承现状,共同守护这项承载民俗记忆与工匠精神的传统技艺。

随后,活动进入风筝制作实践环节。在王君仪的专业指导下,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扎骨架、糊纸、绘彩”的创作中,在竹篾与丝绢间穿梭,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意融入每一道工序:或以神话故事为灵感设计图案,或用吉祥寓意的纹饰点缀画面,原本零散的竹篾、纸张等材料逐渐变成了形态各异、创意十足的风筝雏形,指尖的劳作让非遗技艺变得可感可触。



随着创作完成,活动进入创意展示环节。同学们依次登台展示风筝作品:灵动的雀鸟风筝栩栩如生,传统吉祥纹样风筝寓意美好,融入文学经典元素的风筝尽显文化底蕴。展示过程中,同学们互相交流劳动感悟,探讨制作技巧,现场掌声不断,活动氛围在欢声笑语中推向高潮。最后,在场全体同学手持风筝作品合影留念,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次活动立足文学院专业特色,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引领同学们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实践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展现了新时代人文学子知行合一的综合素养。未来,文学院将继续以此类实践活动为载体,让非遗技艺在劳动实践中焕发新生,让工匠精神在青春岁月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