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晚6点半,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2017年第37期“礼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在知新楼A座1916室举办。此次论坛由儒学高等研究院2014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郭超颖主讲,点评嘉宾为儒学高等研究院王承略教授,主持人为儒学高等研究院2016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肖杉。
首先,郭超颖博士说明广义上的礼包括多个方面,如礼仪、礼制、礼俗等等,在研究中这些概念应予区分和辨析。郭博士指出古礼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多数历史时期,都起到了促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认为不应一提到古礼,就贴上“落后”“愚昧”“繁琐”的标签。“礼,时为大”,与时俱进本就是礼的基本精神,今天我们从事礼学研究,是以自信的心态认识和阐释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核。
其次,郭博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郑玄《三礼注》作为诠释三《礼》元典的最经典著作,我们对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全面与深化;二、礼反映了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中、西方礼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中西文明的对话;三、礼与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礼学研究中,应该多了解中国古代律法方面的知识;四、古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的礼有不同的特点,重要历史节点时期礼的动态值得特别关注。
最后,郭博士介绍了国内目前礼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和方向,并且鼓励大家不要被清人礼学研究所束缚,要勇于突破。此外,郭博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一方面是要明确自己核心的读书范围,重视原典,深入扎实地阅读;另一方面阅读面要广博,各种书籍都要有所涉猎,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也能对自己的研究给予启发。
主持人陈肖杉博士对郭博士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王承略教授首先对郭博士的研究予以充分肯定,然后从三《礼》的形成与发展出发,指出礼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经学的核心部分,礼学研究必将迎来新的高潮,最后结合自己多年的思考,对同学们做出了指导。
互动环节,郭超颖博士与在座师生围绕历代修礼、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关系、中西礼仪文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至此,讲座圆满结束。